章节目录 第742章

作品:《大明之南洋再起

    “第二点,向临近关中的山西,河南等地发出召会,要求他们向朕归降,否则,无谓言之不也!”

    “第三点,传令大军准备东进潼关,准备于潼关迎接来犯敌军!”

    很显然,吴三桂威胁山西,河南,完全就是纯口嗨。

    他压根没准备出关中,而是准备死守潼关,以保住他刚刚拿下的关中基本盘的。

    其实事情很好理解!

    现在的关宁军才刚从陈仓道出来,拿下了西安,一路奔袭何止万里?

    虽然期间一直没经历过什么高强度的战斗,但长途行军,还是使得关宁军全军上下都很疲惫。

    再者说,如今吴三桂才刚进军关中,关中各地还都没彻底归附呢。

    且由于陈仓道的地形限制,关宁军的粮草供应现在也有些捉襟见肘了!

    这样的情况,吴三桂疯了才会向山西和河南挺进。

    死守潼关,等关宁军消化掉关中之后,再稳步推进他不香吗?

    反正现在吴三桂也没什么军事压力!

    由于清廷几乎全部的机动兵力,都砸在了江南决战之中。

    现在清廷可没有能力反扑关中!

    既然如此,他吴三桂何必着急呢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随着一道道诏令向整个关中各处发出。

    吴三桂登基称帝,年号昭武的消息,像是长了翅膀般,在整个关中飞快的传播。

    榆林,宁夏,固原三地,在得到了吴三桂的封侯之赏的许诺之后,在王辅臣的劝说之下,向吴三桂投降。

    吴三桂亲自在长安城接见了三镇的主将,并将许诺的赏赐下发。

    关中四塞等地也是纷纷送来降表,地方官员,镇守武将,纷纷选择向吴三桂称臣表示臣服。

   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!

    现在清廷基本上没有什么机动兵力可以调动,在朱宏煜不动弹的情况下。

    现在全天下最强的一只机动兵力,就是吴三桂手上的关宁军。

    不管是榆林,宁夏,固原三关,还是关中四塞,如今都兵力有限,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,根本无力抵挡吴三桂的攻伐。

    这样的情况,这些人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,那还用猜吗?

    当然是投降保平安了!

    难道非要等吴三桂的大刀要砍到头上了,才知道害怕?

    除去这些要紧之地外,整个关中的府现都在争相归附吴三桂,吴三桂迅速的将整个关中掌握在了手中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京城!

    皇宫,文华殿!

    一道道目光相互交错汇聚,不断的商讨着事情。

    吴三桂兵进关中,在拿下长安之后登基称帝的消息,像是长了翅膀般,飞入了京城。

    清廷上下先是震惊,后是愤怒,然后便是深深的惶恐。

    震惊吴三桂的胆子!

    为吴三桂敢登基称帝而感到愤怒!

    为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,而感到惶恐!

    对清廷来说,吴三桂登基称帝,其实是一件比大明在江南复起更加要命的事情。

    因为,即便是大明复起,对清廷来说也只不过是丢了南方,多了一个敌人而已。

    在满清高层看来,他们最多是退守江北。

    凭借清廷在骑兵方面的优势,满清高层不认为明军能在华北的大平原上将他们击败。

    再者说了,在满清高层看来,他们如果实在是在中原站不住脚了,即使退出中原,返回关外老家也不是不行。

    反正现在的满清高层,还没把自己当做是天下正统,自己的内心深处,依旧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侵略者的。

    他们作为一个侵略者,打不过就跑,难道不是很正常的操作吗?!

    再加上此时的满清高层,对入主中原这件事,本就不怎么自信,觉得太过顺利了。

    他们本来就没有太大的心理预期,如今要退回关外,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大落差感。

    接受起事实来,是很迅速的!

    但是,吴三桂以大清宗室的身份登基称帝,国号也是大清。

    在清廷高层看来,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。

    吴三桂这是要夺取大清的江山啊!

    那话怎么说的来着,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!

    清廷上下能容忍大明在东南复起,在东南做大。

    但却绝对无法容忍吴三桂登基称帝!

    更何况,吴三桂还是顶着大清的国号登基称帝的!

    这特么能忍?

    第568章清廷的决断

    果断不能!

    鳌拜站了出来,语气十分强硬的表态道。

    “发兵,必须发兵!”

    “我大清决不能坐视吴三桂壮大,必须得将吴三桂这个逆贼彻底剿灭,决不能叫其做大!”

    “否则,后果不堪设想啊!”

    因为,此时的吴三桂不光是起兵反清,更是要夺取大清的正统之位!

    这对清廷上下来说,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。

    一但吴三桂在关中做大,那便是危及大清根本的大事。

    最起码,清廷中枢的正统性,就将受到质疑!

    到时候,后果不堪设想啊!

    回京的费扬古声音沉闷的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“确实不能放纵逆贼吴三桂做大,但我大清现在并没有足够的兵力,可以向关中动兵!”

    费扬古在天津大沽口未能给自己儿子报仇,心中一直都憋着一股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