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目录 第1138章

作品:《争魏

    如果陆机能入太子麾下,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。

    有可能将来陆氏的兴旺,就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。

    陆抗当然知道其中深意,依依不舍道:“去吧。”

    陆机磕了几个响头,带着两名护卫,策马向建业狂奔而去……

    与此同时,鄱阳县衙中,一青年衣服上打着补丁,面有菜色,正在为抄抄写写。

    正好看到了大秦太子的求贤令,呆了呆。

    被一旁的主薄范逵看到,“枳棘丛中,非栖鸾凤之所。士行乃人中之凤,安能久伏于枳棘之中?”

    寒门庶族,在江东想要爬上去也不是不可能,要么提着刀上战场玩命,勉强混个将军,就像他的父亲陶丹一样。

    但更多的人只会惨死。

    陶丹早年征战,落下伤病,早逝,留下陶侃母子艰难度日。

    范逵略通易理,欣赏其才华,常言其必非凡器。

    拜访其家,陶家家贫,陶母湛氏剪发换钱置宴招待范逵。

    陶侃沉默不语,范逵体贴道:“若缺盘缠,某可以相送。”

    “父母在不远游,母亲年事已高……”

    范逵勉励道:“大丈夫当志在天下,岂可蹉跎岁月?机不可失时不再来,何不与令堂同去建业?”

    “多谢!”陶侃终于下定决心……

    太子求贤,江东豪族闻着味就上来了。

    顾、张、朱、贺、藤、陈、周等大姓蠢蠢而动,能攀上杨旭这根高枝,以后富贵就有保障了。

    杨旭来者不拒。

    动了人家的土地利益,就要在其他方面上给予一定的补偿。

    这些大姓的子弟往往文武双全,的确有不少可用之才。

    其中有五人脱颖而出,正是周处、陆机、陶侃、顾荣、闵鸿。

    杨旭委以太子洗马、舍人、詹事、掾吏等职。

    尤其是陶侃,年纪不大,见识非凡,杨旭身边的张轨、文济等人皆有不如,逐渐受到器重。

    太子身边聚集的人才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度田、均田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。

    豪族经历一场暴乱,实力大不如前,即便有心反抗,一想到杀气腾腾的秦军,顿时打起了退堂鼓。

    不过,在度田时,有几名东宫幕僚徇私舞弊,协助豪强隐瞒土地,被杨旭斩首示众。

    江东士民这才知道大秦太子不只是仁德,也有铁血的一面。

    毕竟他身体里一半流着的是杨峥的血。

    “先恩后威,人必生怨,先威后恩,人必敬而畏之。殿下仁德过之,需立之以威,如此方可收江东人心。”杀鸡给猴看,正是陶侃向杨旭献的第一策。

    东宫掾吏中有不少人出身豪族,自己度自己的田,当然猫腻多。

    有了人头祭旗,加上无孔不入的锦衣卫,没人再敢徇私舞弊,度田逐渐走上正轨。

    当然,问题永远会一个接一个的出现。

    杨旭面对的难题越来越多,但他背后有杜预坐镇,查漏补缺,难题一个一个被解决。

    豪族释放的人口越来越多,户籍上又增加了五十多万人口,一半是汉民,一半是山越等蛮族。

    这些蛮族被奴役几十年,成了东吴的军奴和农奴,早就与汉民无异。

    杨旭将诸族打乱,混杂分成三部,一部填充江淮,一部填岭南,一部填荆州。

    蛮族感激涕零,望建业而拜,“生我者父母,活我者太子也!”

    第八百七十四章 父子

    大兴早已陷入一片欢乐的海洋。

    到处都张灯结彩,百姓在街头奔走欢笑,胡人们抱着胡笳、胡笛欢快的舞动着。

    “来来来,今日的胡饼免费,每人三个!”一满身油腻的胖掌柜端出一屉胡饼,烤的焦黄酥脆,上面洒了一层胡麻,香气喷喷。

    汉灵帝尤好此物,京师贵戚皆竞食之。

    大秦轻徭薄赋,几年下来,百姓手中有了些闲钱,百业俱兴。

    各种曾经绝迹的东西重新出现在大兴街头。

    “今日酒钱全免了,随意吃喝!”酒肆老板也大声吆喝起来。

    天下一统,意味着不再有内乱,百姓比官府更激动。

    大媳妇小姑娘也纷纷走上街头,孩童满街乱跑。

    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。

    杨峥站在最靠近街市的天元阁上,能清晰看见沸腾了一般的人。

    汉末大乱至今近一百年了,铠甲生虮虱,万姓以死亡,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……

    这种日子终于结束了。

    宁为太平犬,不做乱世人。

    不生在战乱年代,很难体会这个时代的残酷与艰辛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,人不在是人,而是一封封缣帛上的数字,是战场上枯骨,是田地里的农奴,是狂风暴雨下草芥……

    尤其对普通人更为残酷。

    如果可以选择,杨峥绝不希望自己降生在这样一个时代。

    “恭喜陛下!”卫瓘满脸红光。

    “恭喜陛下!”周围侍卫全都单膝跪下。

    “免礼,天下虽然一统,然四方仍旧扰乱不休,诸位不可懈怠。”在杨峥心目中,天下可不仅仅是中原。

    辽东孤悬在外,西域诸国貌合神离,北海区域又重新崛起一股鲜卑部落。

    夏国在西域屹立多年,已经引起萨珊王朝的注意,暗中支援康居、大月氏等国与大秦对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