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目录 第597章

作品:《争魏

    渭水何其大也?

    四万人能防住长安、郑县、临晋一带就相当不错了。

    杨峥指着沙盘,“我军可渡过泾水,先入扶风郡,然后从扶风郡顺流而下,直击长安,王基若来救援,我军即走,彼若不来,我攻长安,生擒司马孚司马望!”

    骑兵在手,便有了战场的主动权。

    怎么打就是自己的事了,岂能跟王基在郑县死磕?

    善战者,当致人而不可致于人也。

    当年杜预的反复拉扯之策,给了杨峥足够启示。

    杜预三万步骑面对八万大军围堵还游刃有余,现在自己手上四万大军,后方还有府兵正在集结,形势比杜预强太多。

    抄都不会抄,杨峥也不用在这世道混了。

    这一战若能击杀司马孚,形同于给司马昭胸口插了一刀。

    司马师、司马昭能顺利接掌大权,其实背后都是司马孚的功劳。

    这是司马氏的核心所在。

    以前杨峥实力不足,西有邓艾在陇右窥伺,南有蜀军在汉中。

    现在邓艾已灭,陇右为自己所得,姜维身陷蜀国内斗之中,暂时抽不开身。

    也算是攻打长安的一个时机。

    至于拿下长安后蜀军会不会背刺,那是以后的事。

    邓艾段谷一战,蜀国的精气神都被打没了。

    “我军经由扶风,蜀军会不会……”孟观道。

    留在扶风的傅佥、赵广都是蜀国的激进派。

    望着杨峥一脸坏笑,孟观忽然就明白了,“这也是祸水西引,拖蜀军下水!”

    这招当年姜维也干过,现在还给他们。

    盟友都是拿来利用的,更何况现在与蜀国还不算盟友。

    “诸军随我南下槐里!”

    “唯!”

    如王基一样,姜维在扶风郡也只是挑选几个战略要地防守。

    蜀国的现状,也不可能把国力大量投入进关中。

    其防御的重心仍是汉中。

    陈仓、眉县、武功几个重镇都是依托汉中才能存在。

    第四百四十七章 问策

    姜维虽回到成都,却异常关注关中形势。

    每三日,必有前线消息传回。

    “难道杨峥真想攻打长安?”黄崇道。

    “王基乃曹魏宿将,杨峥不与他争,就只有先攻长安,吸引王基来援,但长安被司马孚经营数年,有后援在,更难取之。”夏侯霸认识王基,也更了解司马孚。

    早年王基为司马懿举荐,迁中书侍郎,因谏止明帝大兴土木,坐罪免职,后被曹爽提拔,出任安丰太守、河南尹,颇有政绩,但因看不惯曹爽的骄奢淫逸,而被邓飏一党疏远。

    高平陵之变后,王基因是曹爽征辟,又被免官。

    但很快就被司马懿大力提拔,先担任尚书,后出任荆州刺史,加扬烈将军。

    杨峥崛起于西平,夏侯霸就被调回成都。

    虽然不受蜀国官僚待见,但蜀主待其颇厚。

    日子也过的不错,在成都有了豪宅,娶了几房小妾,还生了两个儿子,三个女儿。

    蜀中风土颇为养人,离开战场,夏侯霸面色红润,人也发福了不少。

    “杨峥与司马氏恶战,对大汉而言,未尝不是好事!我军养精蓄锐,待他们兵疲粮尽,便可一鼓作气,收复雍凉!”黄崇想的比较远,胃口也很大。

    夏侯霸不吭声。

    姜维似乎也没什么兴趣,对身边从人道:“龚袭为何还没有来?”

    陈祗去世后,最有可能升任尚书令之人便是尚书仆射董厥。

    他在尚书台多年,历经诸葛武侯、蒋琬、董允、费祎时代,名望才干皆是上上之选。

    姜维若想领军在前方“恢复汉室”,后方就必须再有一个类似陈祗的人坐镇,上承皇命,中和诸臣,下接阉竖,调和内外,支持他北伐。

    不过最近呼声最大的却是诸葛瞻。

    不仅是朝堂之上,民间的呼声也大。

    还有汉中都督胡济、庲降都督霍戈暗中支持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阎宇接替了宗预,出任永安都督,恐怕蜀国的三个都督,都会支持诸葛瞻。

    荆州系在蜀国权柄之中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至于诸葛瞻,与诸葛恪一样,年幼便有聪慧之名,后娶公主为妻,授为骑都尉。

    朝堂每有政令惠及百姓,百姓皆奔走相告:葛侯之所为也。

    是以诸葛瞻年纪轻轻,未有功勋,便美名流传。

    “回禀大将军,董仆射身体染恙,今日谢绝见客。”门人匆匆忙忙来禀报。

    姜维眉头一皱,这很明显是托词了。

    这可不是什么好征兆。

    当然,姜维也明白是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段谷战败后,姜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,朝野内外,士庶皆怨,若不是蜀主保全,姜维的政治生涯就走到了终点。

    董厥不愿意见他,就意味着董厥是在避嫌。

    姜维长叹一声,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,恢复汉室何其艰难。

    关中本来有很多重大机会,却全部葬送在自己人手中。

    其实当年诸葛武侯也是如此,后方有李严掣肘。

    过不多时,宫中另一道消息传出,让姜维更加心烦意乱,蜀主加封黄皓为奉车都尉。

    此职在汉武帝时为秩比二千石的上官,掌管皇帝舆车,霍光曾任此官,由此可见刘禅对黄皓的宠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