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目录 第180章

作品:《崇祯:朕就是盛世之君

    九门提督?

    这到底是什么啊!

    我被暂罢朝阳门守将之职了?!

    就在郭文忠不敢相信,自己所听到的一切,都是真的得时候,新任朝阳门守将,领着麾下忠勇军将士,便朝前快步前行。

    “快,按计划行事!”

    在新任朝阳门守将的怒吼下,那一队队忠勇军将士,在各自将校的带领下,有前去护城河方向的,有前去朝阳门方向的,有前去所聚朝阳门守军方向的……

    “将军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瞧见此幕的郭文忠,站起身来,快步走到孙祖寿跟前,伸手说道:“我朝阳门守军,为何……”

    “郭守将,上谕说的已经很清楚了。”

    骑在马上的孙祖寿,神情淡漠的看向郭文忠,说道:“老实奉谕行事,敢有异动者,以谋逆论处!

    你们只是被暂时换防下来,等今日陛下凯旋归朝后,便会恢复你们的官位。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感受到孙祖寿身上散发的威压,郭文忠愣在了原地,他怎么都没有想到,在天子凯旋归朝之际,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。

    可是当前这种局面,他除了老老实实的待着,剩下的什么都不敢做,方才孙祖寿所宣读的上谕,已经很清楚了,敢有异动者,以谋逆论处。

    瞧见郭文忠错乱的站着,孙祖寿不由得暗松口气,朝阳门这边没出现问题,那就不会影响到圣驾归京。

    眼前这个时候,派往神京各门的守将,应该都已宣读完所持上谕,正在进行接替城防守备事吧。

    此时的孙祖寿,在等朝阳门换防事了,这样他才能离开朝阳门,赶到圣驾所在区域,向崇祯皇帝禀明。

    第一百五十三章 陛下,您不能这般啊

    “咴溜溜……”

    “哗哗~”

    在这偌大的迎驾之地,除了不时响起的马鸣声,还有旌旗飘动的声响,可谓是死一般的寂静。

    以刘宗周为首的规劝文官,保持拱手作揖的姿态,由于时间长的缘故,双手轻微颤抖起来。

    以韩爌、李标、周延儒等为首的迎驾文武,静静的站在原地,心里可谓是备受煎熬,脸上露出各异的神情,有看向崇祯皇帝的,有看向被绑在木架上的袁崇焕,也有看向刘宗周他们的……

    像这样的情况,已维持了快一盏茶的功夫,但凡是有点政治嗅觉的,都能发现事情恐跟他们先前所想的不一般。

    “都冷静下来没有?”

    骑马而立的崇祯皇帝,神情看不出喜悲,淡漠道:“朕想问你们一句,你们的眼睛,都是瞎了吗?

    从哪里能看出来,袁崇焕是我大明的忠良?

    从哪里能看出来,朕是受奸臣蛊惑?

    一个个连情况都没弄清楚,便张口就来,怎么?科道什么时候,染上这样的毛病了?!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崇祯皇帝的声音不大,但在前的刘宗周等规劝文官,皆能感受到天子隐藏的怒气,这叫他们心里都快速揣摩起来。

   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
    难道袁崇焕犯了什么重罪不成?

    不可能啊。

    不会是天子受此番建虏进犯大明影响,想严惩袁崇焕吧?

    一时间种种的想法,在崇祯皇帝眼前的这帮大臣心里,层出不穷的用想着,他们实在是想不清楚,昔日那般受天子信任,那般受天子信任的袁崇焕,怎么就落得了这样的下场呢?

    透过袁崇焕的神态变化,在场的这些大臣都能想象到,只怕袁崇焕就是这般毫无体面的,毫无尊严的,被捆绑在竖起的木架上随驾归京的。

    即便是因为建虏进犯大明,那也不至于说,叫天子这般对待袁崇焕吧,这未免太过分些了吧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翻身下马,手里拿着马鞭,身旁的王承恩忙走上前,替天子将马牵着,崇祯皇帝抬起头来,看向目光呆滞的袁崇焕,说道:“袁崇焕,你的本事还真不小啊。”

    “出镇辽东,执平辽事,你人远在辽前那边,可这影响力都深入到朝堂这边了,你这个欺君罔上,道德败坏,刚愎自用,阳奉阴违,党同伐异的大明罪人,笼络人心的能力还真是构想的啊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罪臣只求速死!!!”

    被崇祯皇帝揭下最后一丝尊严的袁崇焕,听到天子所讲之言后,情绪激动的挣扎着,咆哮着。

    在没被天子缉拿问罪前,他是大明的封疆大吏,风光无限,人前显贵,受大明上下的爱戴,在辽前更是说一不二的存在。

    可眼下所经历的这一切,就像是被人拿一把重锤,狠狠的砸在了他身上,砸碎了他骄傲的外壳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听着崇祯皇帝所讲,听着袁崇焕的咆哮,前来迎驾的一众文武大臣,一个个皆露出难以置信、不可思议的神情。

    欺君罔上,道德败坏,刚愎自用,阳奉阴违,党同伐异的大明罪人?

    天子对袁崇焕的评价,那真真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。

    曾经大明的忠良,怎么却被定下这些罪名?

    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?

    跟袁崇焕有关系的韩爌、李标等不少大臣,此刻心里变得忐忑起来,垂着的双手轻微颤抖着,事情似乎比他们所想的要复杂的多。

    面对这样的情况,韩爌、李标这些大臣,一个个闪烁的目光,都看向了崇祯皇帝身后站着的王洽、李邦华,可叫他们感到事情更大的是,王洽、李邦华二人,竟都低下了脑袋,根本就没有透露丝毫讯息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