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目录 416章 十一月

作品:《三国好老师

    “光一个南市,规模还是太小了。南市靠近洛阳,再扩大也是有个限度的,下官想着,可不可以在周边的县城再找一个地理位置还不错的地方,修建一个新的市场,用来分担南市的压力。”

    阴白说到这里,从怀里摸出来一张地图,上面只有一些简单的线条,继续道:“这是下官自己画的地图,并不怎么精准,但是大概的方位是对的。”

    说着,阴白将地图铺在桌面上,指着地图中心说道:“这里就是洛阳县,用圆圈圈起来的位置就南市。下官想了一下,如果以南市为中心,往周边扩展出以南市为中心的商业圈,这几个地方是最合适的。”

    阴白在地图上点了几下,董明看了过去,点了点头:“那你觉得哪里更合适呢?”

    “这里!”

    阴白在地图上用笔圈了一下。

    “虎牢关?”这倒是让董明很是意外了:“为什么要选在虎牢关呢?”

    阴白笑了笑:“虎牢关地处要道,南来北往的客商出入司隶虎牢关几乎是必经之路,如果在这里设立新的商业区,就可以减少他们在路程上话费,想来会吸引很多商人过来的。”

    董明也就是随口问问,只要阴白不扯淡,他就不会说什么的。在虎牢关建一个新的市场,是可行的。

    事实上,以洛阳南市为中心,在函谷关和虎牢关做两个小型的贸易区是非常合适的。随着漕运的开发和水泥路的修建,从东至西,虎牢关、洛阳南市、函谷关三点一线,将会形成一个经济带,成为大汉朝未来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商业中心。

    甚至可以这么说,这条微型的经济带,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,将会成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商业中心。

    这原本也是董明的计划,只不过眼下做起来还是有些力有不逮。

    一来人手不太够,尤其是懂经济学的人手,太少了;二一个则是南市的问题,南市发展到现在,其实还处于自由放任的状态。董明是打算在南市完成市场与计划并行的经济模式之后,再开始打造这一条经济带;第三点则是交通的问题,漕运还好说,眼下的就足够用,关键是陆路。想要修通这么一条水泥路,少说得三四年。

    “想法不错,不过先做前两个吧。”董明笑着对阴白说道。

    阴白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只让他做前两个,但是他作为一个新人,自然不敢直接反驳董明。稍微沉吟了一下,他还是问道:“伯照先生,虎牢关那边有什么问题吗?”

    “你别多想,只是还没到时候罢了。”董明对他摆了摆手。

    “下官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阴白显得很是恭顺,又跟董明聊了一些细节之后,便告退了。他走之后,董明回到班房里,招招手,将张松唤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先生?”张松笑着走过来,带着疑惑问道:“有啥子事?”

    董明对张松点点头,道:“子乔啊,了解阴白吗?”

    之所以问张松,是因为张松过目不忘,每个在尚书台行走的人,他都能记住,并且还能记住他们的详细资料。

    张松闻言点点头,道:“大人想知道哪一方面的?”

    “嗯?”这一下把董明给问懵了:“什么哪一方面的?就他这个人啊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啊.....”张松好像有些失望?

    “阴白,还不错啊。”张松一脸轻松的说道:“有些独来独往,不过在政务上倒是没拖过后腿,能力还挺不错的。真要说的话....他好像挺喜欢读书的,用博览群书来形容毫不为过。哪怕是举了孝廉,做了官,也仍然手不释卷。”

    “说这些干嘛?”董明皱皱眉头:“班房里的人,谁不爱看书?”

    “....关键吧,他看的都是新学的书籍”张松小声说道:“这位是康成公的学生,每日里钻研新学,是不是挺奇怪的?”

    “我说呢.....”董明想到刚才跟阴白交谈的时候,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的浓浓的新学门人的风范。

    “还有什么其他的吗?”董明又问道。

    张松挠挠头:“剩下的都是一些...小事情了,大人也要听?”

    “什么小事情?”董明看着张松的模样,觉得他有些奇怪。

    张松上前一步,几乎趴在了董明的矮几上,用极为细小的声音说道:“下官听说,阴白到现在没有娶妻,可能是好男风!”

    “什么乱七八糟的!”董明有些无奈了:“你少打听这些没用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张松讪笑了一下:“就是好奇,好奇。”

    “行了,你去吧。”

    董明摆摆手,让张松去忙活。他坐在那里想了一下,笑了笑:“阴白,挺有趣的。不过...让这么一个人来接手商业司...陛下,我是该你说心里有数呢,还是该说你不适合当个皇帝呢?”

    刘辩又干了一件很符合他行事风格的事情:想做把事情做绝,但是总爱留一线。想要在尚书台抢班夺权,结果呢?先给了变法一派一个郡守,然后又派了一个亲新学的人接手商业司。

    董明都不明白了,这是要夺权呢,还是要搭把手呢?

    “还是年轻啊!”

    吐槽了一句,董明继续处理政务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发生,董明每天就在尚书台窝着。有朝会就参加一下朝会。自从巫蛊之事结束之后,朝廷里更没有什么风波。大家也没有心情搞事情,愿意做事的就努力做事,不愿意做事的,就磨洋工。

    大家和和气气的来到了十一月底。

    月末的时候,洛长水泥路修成了。受到技术的局限,很多地方只能绕道而行,整个洛长水泥路,要比预计的长上不少。

    洛长水泥路总长七百九十多里,说起来自然是八百里了。笔直的水泥路,可以容纳四马并行。四马并行并不是说,四匹马的宽度,而是四匹马带着马上骑士奔跑起来的宽度。

    大概八米宽的样子,分为两条道,中间留了巴掌大的空隙,填充了碎石子用来区分两条道。当然空隙还有一个作用,就是防止夏天的时候,路面受热膨胀开裂。

    具体有多少作用,真的很难说,眼下技术、材料等等都不过关,这条水泥路能撑几年还真不好说。但是就算这水泥路开裂了,也没啥。总比漫天黄沙的泥土路要好太多了。

    十一月三十日,清晨。

    为了庆祝大汉朝第一条水泥路投入使用,洛长水泥路,洛阳这边的.asxs.,南市的入口处堆满了人。

    刘辩带着张全、吕强,还有全套天子车架在路口等着。董明等官员,也都骑着高头大马,陪在车架左右。道路两旁全都是围观的百姓、商人。

    从入口处开始,每隔一步的距离,就有两个全副武装的禁军士兵,守在道路两边。一直蔓延到远处,直到看不见的地方。

    刘辩的车架缓缓移动着,百官也骑着马缓缓往前走,围观的百姓也跟着往前走。在场的这些人,除了变法一系的官员之外,没人能明白,这样一条路意味着什么。

    只是所有人都觉得新鲜,都想上水泥路上走走看看。还有人蹲下来用手摸了摸水泥路,研究这玩意到底是什么材质的。

    刘辩的车架没有走太远,大概走了两公里,就折返了。

    本来就是走个形式,表示一下朝廷对水泥路的重视。包括很多大臣,来的时候都想好了,只是为了给刘辩、给董明一个面子。

    可是走了两公里之后,有些脑子活泛一些的官员就咂摸出味道来了。

    平整、没有坑坑洼洼的地方;哪怕是下雨了也不会出现水坑、更不会有烂泥;骑马也好,坐马车也好,颠簸感都少了很多。尤其是坐马车的时候,感觉最为直观,虽然还是会颠簸,但是已经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了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一点,牲畜在拉车的时候很是省力。

    “这条路....”百官之中,阴白低声对阴循说道:“叔父,这条路最大的作用是两个方面。”

    “嗯?不就是更舒坦一些吗?灰尘少了很多,下雨天也不用担心道路难行了。”阴循直接将自己的感觉说了出来:“还别说,这么一想这路还真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好处,真正的好处还在别的地方呢。”阴白对阴循到:“叔父,您看看卫将军他们那些人,是不是都挺高兴的?”

    “是啊。他们高兴什么?”

    “高兴这条路啊.....”阴白觉得很无奈:“在这条路上,牛马少说可以多拉一成的东西,速度还不会变慢。军队行军的时候,也不用担心大雨等恶劣天气会严重影响到行军速度了。您也知道,打仗的时候什么最重要。

    “所谓,三军未动粮草先行,又有说兵贵神速的。”阴白一脸感慨的说道:“这水泥路,就能满足这两点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么一说还真是!”阴循恍然大悟,紧接着又道:“那这么说,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做买卖的时候方便了?拉的货更多,速度更快....妙啊!”

    “叔父说的是。”阴白点点头,自家叔父总算在官场上没有白混这么多年,还是有些眼光的。

    他俩这边说的时候,很多人也都反应过来了。反应过来之后,有些人感觉很是高兴,觉得董明他们这一次做的不错,利国利民啊。

    有些人则有些吃味,这么一个功绩,怎么就没有落在自己的头上呢?

    董明则在跟刘辩交谈。

    “老师,这条路.....不错。朕在马车里竟然连一点儿的颠簸感都没有。不错,非常的不错。”刘辩看起来心情不错,也不知道是因为这条水泥路,还是因为有机会出宫溜达。

    也许两者皆有吧。

    “陛下喜欢就好。”董明点头应下来,然后道:“不过这条路,不光光是让陛下乘坐马车不颠簸而已。”

    不等刘辩张嘴,他就将修路的目的和这条路投入使用之后带来的好处,详细的告诉了刘辩。

    刘辩可以不懂,但是他不能不说。

    “所以有了这条路之后...不对,是有了更多的水泥路之后,天下就会越来越富庶,大汉朝也会越来越强大?”刘辩听明白之后,兴趣盎然的问道。

    董明点点头:“您可以这么理解。”

    “那咱们多修路啊。”刘辩理所当然的说道:“修满全天下!”

    “没必要。”董明看了一眼刘辩:“基础设施建设,要根据情况来...简单地说就是,眼下能把司隶的主干道和各郡县的道路修出来就行。材料、调研、规划、施工等等加在一起,估计得四五年才能行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慢?”刘辩想了想道:“那岂不是要几十年才能修满全天下?”

    “你在想屁吃!”

    董明心里回了一句。修满全天下?还几十年?除非科技一步三台阶,跑步进入现代化,不然想都别想。

    以现在的技术,甚至可以说以日后的技术进步为前提下来思考修路这件事,其实也乐观。平原地区还好说,到了南方河网密布,丘陵遍地,山地盆地错综复杂,修路?拿命填都填不出来。

    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,但还是耐心的跟刘辩解释道:“资金、技术都不足以支持大规模修建水泥路....而且也实在没必要。这样巨大的支出,产出太少了。有这个功夫,不如把运河打通,连接南北,加强朝廷对南方的统治力度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运河?”刘辩问了一句。

    董明想了想道:“这件事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....这样吧,明日臣去宫里找陛下,会将这运河好好跟陛下说道一下的。”

    “也好!”刘辩答应下来。

    董明所说的运河,自然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京杭大运河了!京

    杭大运河,南起余杭(今杭州),北到涿郡,途经今江浙、苏省、山东、河北四省及天津、四九城两市,贯通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、钱塘江五大水系,主要水源为南四湖(山洞省微山县微山湖),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。

    按照董明的计划,以春秋时期吴国为讨伐齐国而修建的邗沟为.asxs.,将其扩修,然后连接至洛阳。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,直通涿郡。

    紧接着,从长安修建到潼关以东,以渭水为主要水源,连接黄河。

    再然后,从洛阳沟往两边开凿,沟通黄河与淮河两大河流。

    最后从淮水南岸的山阳开凿,一路向南,直达江都西南方,接入长江!

    也就是说,整个大运河分为四个部分修建,长安到潼关入黄河为一段;洛阳沟连接黄河、怀化为第二段;山阳至江都接入长江为第三段;沁河口到涿郡为第四段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就能连通南北了。当然了,这是初期的规划。当这四段完成之后,大运河已经有了基本骨架,后面肯定还要继续往南走。

    光是眼下这四段,董明都得小心翼翼的修,可不能跟后世的隋炀帝一样,修了大运河造福了整个华夏,最后落了个一地鸡毛,啥也不是。